2020-10-21
焊接创新平台2020年度创新项目初审会议于2020年10月17-18日在福州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领导及专家有:
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实研究员;
学会副理事长、IIW执委、焊接创新平台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李晓延教授;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乔培新研究员;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徐连勇教授;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刘霞教授级高工;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史清宇教授;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陈怀宁研究员;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陈俐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张建勋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吴素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李永兵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田艳红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陈辉教授;
会议现场
会议由焊接创新平台专项工作负责人李晓延副理事长主持。
何实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学会讲话。他肯定了焊接创新平台工作对推动我国焊接科技创新与青年焊接人才成长的作用,向各位专家为平台工作的贡献和对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何实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讲话
李晓延副理事长介绍了焊接创新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来运行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平台项目申请、初审与终审的规则、特别是倾斜于青年焊接科技工作者方面的改革举措。2016~2019年平台已开展了四期创新项目的资助,持续资助创新项目17项,预计将产生国家专利30余项,国际专利10余项、原理样机10余台。2020年度焊接创新平台计划资助创新项目5项以内,每项资助15万以内。
李晓延副理事长介绍平台运行情况
黄彩艳副秘书长介绍了2020年度创新项目征集的情况。2020年度平台共征集项目申请51项(有效申请50项);其中来自高等院校的申请36份,申请人来自全国各地的26所高校;来自企业及科研院所的申请总计15份,来自11家企业、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两家研究所。申请人平均年龄33岁,以90后和80后为主;申请人中有博士生5人,师资博士后1人,初级职称6人,中高级职称合计39人。
2020年度项目征集情况介绍
依据项目申请的专业方向,会议分A、B两组对项目进行了分别评审。A组评审组组长由张建勋教授担任、乔培新研究员、徐连勇教授、陈俐研究员、田艳红教授、史清宇教授任组员;B组评审组组长由陈怀宁研究员担任、何实研究员、刘霞教授级高工、吴素君教授、李永兵教授、陈辉教授任组员。
按照评审办法的规定,评审以双向匿名的方式展开;各评审组针对符合平台资助范围的项目进行了初评,对具有明显创新性的项目又依据研究思路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现实性、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及学术水平提升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评分。
A组评审专家
B组评审专家
会议对两个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了合议。张建勋教授、陈怀宁研究员分别汇报了两组的评审结果,并就项目的创新性逐一向主持人及全体评审专家进行了解读和汇报。
最后,李晓延副理事长公布了评审结果,本次会议共评审出八个创新项目进入终审,分别为:
石油连续管拼接焊缝防微生物腐蚀的高速激光超薄均匀熔覆层制备技术研发;
(申请人:郭洋 /西安交通大学)
磁场辅助激光焊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TP)与铝合金技术及原理样机研制 ;
(申请人:陈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丝-粉-弧增材制造金属-陶瓷多材料构件的技术研究
(申请人:孙建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梯度过渡区调控技术及原理样机
(申请人:利成宁 /天津大学)
大型叶片超低热输入快频脉冲TIG焊接技术及装备
( 申请人:吴健文/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视听觉特征深度融合的铝合金VPPAW过程的原位在线监测及质量智能诊断
(申请人:吴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熔焊过程熔池多元物理场在线测量仪
(申请人:陆骏 /南京理工大学)
半空心铆钉铝/钢一体化电阻铆焊工艺与装备研究
(申请人:楼铭 /上海交通大学)
李晓延副理事长在会上指出:焊接创新平台是青年焊接学者展示的舞台,是焊接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是焊接人共同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在平台的支持下为我国焊接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也诚挚感谢焊接专家们对平台和焊接学会工作的支持和贡献!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2020年度焊接创新平台项目终审会议将在年底前召开,届时将评选出5个项目作为焊接创新平台2020年度资助项目。
18日,专家们参观了福建福清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焊接创新平台——促创新,求发展,
提升先进焊接技术,
振兴民族制造产业。
网站题辞为罗勤书法作品,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网站版权归焊接创新平台所有。
京ICP备05060958号-8